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5月11日,学校在教学综合楼1501会议室召开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座谈会。党委书记刘多出席并讲话,副校长张德利介绍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
刘多在讲话中指出,在当前新文科建设的大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专任教师作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要增强使命担当,积极作为,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拼搏进取、添砖加瓦,为申请博士授权单位做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贡献。

刘多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要认真总结反思,寻找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挖掘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潜力,加快科研工作的发展节奏。要找出发展差距和制约瓶颈,探寻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目标和路径。要通过学科交叉引领新文科建设,探索内部融通、外部融合的模式,打通文史哲学科边界,吸纳理科的思维方法,借助新技术手段,丰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继续提高学校政策顶层设计上的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完善考核机制,深化科研成果评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和风气。要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未来发展的共识和必须发展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发展贡献力量。
刘多强调,要着力培育重大科研项目,打造富有创新进取精神的科研团队,做好学科交叉的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学术平台。扎扎实实把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做好,充分激发并释放科研活力,做真学问、大学问,快速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张德利从学校文科学院的师资队伍基本情况、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高水平成果情况、科研平台运行情况、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近六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薛刚、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马建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崔海波、文学院副院长于为分别介绍了学院近年科研工作发展情况,提出了学院未来科研工作思路和规划。
教育学院教师刘立立、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严玉芳代表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科研骨干,交流了开展科学研究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姜维公、邹德文、刘钊三位教授分别从我校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有组织科研形式、学科建设与科研协同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青年教师科研发展规划以及文科基地等平台建设的不同维度作了发言。
科研处、党委宣传部、学报编辑部、文科类学院、文科基地和研究所等部门负责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分委会委员及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通讯员 苏美文)